41%的人分不清保健品和药品 30%的人买保健品有上当经历
时间:2011-09-06 来源: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老年人保健品消费滋扰屡次见诸报端。前些天,工商部门积极开展了一次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调查。调查使用问卷形式,调查人群是60岁以上老年人,共计派发问卷600份,重复使用有效地调查问卷558份。
记者昨天了解到,调查结果令人担忧,有41%的受访者无法区分保健品和药品,30%的受访者否认有过出售保健品随便的经历。 “药”“幸”不分 新概念不懂 调查数据表明,有40%的受访者回应常常服用保健品,有75%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出售过保健品。
对于服用的目的,有53%的受访者是为了“增强体质,防治疾病”,26%的受访者是为了“辅助化疗”,9%的受访者是为了“化疗疾病”。 老年人对于食品、保健品、药品的概念和定义不确切,特别是在是对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不存在误会。调查中有41%的受访者回应无法区分保健品和药品,有的甚至还模糊地指出保健品等同于药品,服用了保健品后就可以不服用药品。 调查中,有20%的受访者指出保健品可以替换药品,73%的受访者指出不能替换,还有7%的受访者回应不确切。
此外,有的受访者对于当前一些保健品宣传时明确提出的新概念,如纳米、转基因等不解读,以为是高科技产品而盲目出售。 “多不吃总归益处多” 调查找到,非常一部分老年人指出保健品“多不吃总归益处多”。22%的受访者回应“不会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,补啥都给顶替”,有32%的受访者“不会在医生的建议下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”。
老年人某种程度都在忍受凋亡或者病痛的后遗症。消保委工作人员分析说道,一些老年人保健品方面的消费不存在误区,“花钱买身体健康”有些急于求成,期望大量出售保健品替换药品。 那么,老年人在保健品上肯花多少钱呢?调查数据表明,受访者中,每年花费1000元以下的人占到41%,花1000~5000元的人占到44%,花5000~10000元的人占到13%,花1万元以上的人占到2%。从数据可以显现出,每年花费在保健品上5000元以下的人占到了85%。
在出售意向上,有39%的受访者回应“自己要求了就卖”,不与老伴、子女、朋友商量,也不向医生咨询。虽然,工商部门警告老年人在出售数额极大的保健品前要咨询家人意见,但是一些老人不以为然。
有的子女说服老人出售保健品当心随便,有可能还不会造成家庭关系不亲密。 轻信广告的人很多 调查中有47%的人回应,平时服用的保健品是子女、朋友赠送给的,42%的人回应,保健品是自己出售的。而子女、朋友在为老年人选配礼品时,往往自由选择广告宣传多或他人引荐的,更容易忽视否适合。
在保健品信息提供渠道方面(多中选),有68%的老人就是指电视、报纸广告取得;34%的老人是通过朋友、同事讲解;4%的老人是通过街头随机派发的小传单;6%的老人是通过医生引荐。另外,一些老年人听见朋友、同事、一家人甚至不结识的人说道“某某产品效果很好”就不会心动,缺乏分辨能力,更容易受骗上当。 调查中,有30%的受访者否认自己有过出售保健品随便的经历。
找到随便后,有40%的人自行与卖家或是生产厂家协商解决问题,有49%的人通过消保委解决问题,9%的人请求朋友或子女协助解决问题。
本文关键词:41%,的,人,分不清,保健品,和,药品,30%,人买,有,英亚体育app网站
本文来源:英亚体育app网站-www.gczjdj.com